研發新品種,世界一流的食用油?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4-29 11:42:36
據悉,在我國固沙綠化造林中,長柄扁桃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長柄扁桃食用油產品研究已達國際先進水平。
西北大學教授申燁華研究團隊在長柄扁桃研究領域已經取得了喜人的成果,申請了8項國家發明專利,其中6項已授權,3項科研成果通過省級鑒定。中科院院士鄭蘭蓀在其主持的鑒定會上評價,長柄扁桃食用油等產品的研究屬于國際首創,整體水平居國內領先水平。
長柄扁桃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達97%以上,居文獻報道的植物油之首,其油脂中的油酸、亞油酸和亞麻酸含量分別為68.4%~70.2%、26.9%~29.0%、0.1%~0.2%,含量和比例與號稱“食用植物油皇后”的橄欖油相當;維生素E含量達到528.9毫克/公斤,優于橄欖油;此外,長柄扁桃油中還有一定量的角鯊烯、多酚、黃酮等生物活性物質。實驗結果表明,長柄扁桃油在調節血脂、抗氧化、保護肝臟等方面的作用、效果與橄欖油相當,有望開發為世界一流的食用油。
申燁華介紹,我國是食用油消費大國,60%以上的食用油依賴進口,且進口量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長柄扁桃作為一種新型的沙生木本油料樹種,不與糧爭地,不與人爭糧,符合國家“大力發展不與糧棉爭地的特種油料資源”的基本政策。
2013年11月,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正式公布長柄扁桃油被批準為新食品原料,為食用油市場提供了一種新型原料,標志著長柄扁桃油在未來具有較大的實用價值。
另據介紹,長柄扁桃為我國特有的野生落葉灌木,主要分布于我國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的山地和沙漠地帶,具有極強的沙漠生存能力和固沙作用,治沙效果優于當地其他樹種。
“長柄扁桃除了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而且有極強的固沙能力。利用長柄扁桃治理干旱沙漠地區和荒漠化黃土地區,有可能遏制并逆轉荒漠化,研發并推廣長柄扁桃相關產品,可把這些地區建成食用油基地和地上的綠色資源基地,形成沙產業。”申燁華說。
自2003年起,申燁華研究團隊和神木縣生態保護建設協會秘書長張應龍合作,圍繞長柄扁桃種子,首次開發出長柄扁桃油、生物柴油、甘油、苦杏仁苷、蛋白粉、飼料原料、活性炭等7種產品,實現了長柄扁桃種仁和種殼的綜合利用,并進行了部分產品的放大生產,將長柄扁桃開發為經濟樹種。
2011年至今,申燁華研究團隊共獲科技部首批科技惠民計劃、陜西省科技統籌計劃、波音公司等8項科研項目資助。2012年,獲陜西省發改委批準,成立了陜西省醇醚及生物質能源工程研究中心,獲榆林市政府批準在西北大學設立榆林市沙漠植物資源重點實驗室。
申燁華說,長柄扁桃項目實施有可能使原來的沙害轉變成可利用的土地資源,為沙產業的打造和可持續沙漠治理模式的實踐提供保障,其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均十分顯著。此外,通過對長柄扁桃油的開發,將有助于緩解我國食用油緊張的局面,實現長柄扁桃經濟價值與社會效益的雙增長。